聂德友
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
中国好人
六盘水市人大代表
盘州市人大代表
聂德友,时代楷模,令人敬仰。曾经事业有成,辉煌无比,但为了家乡,他毅然决然地放弃全部,转而投身刺梨产业。他带领贾西村脱贫致富,一路艰辛,从未言弃。众多荣誉加身,他不骄不躁,继续奋进,书写着更为璀璨的篇章!
聂德友,这个土生土长的贾西村人,文化程度虽不高,只上过小学五年级,但他的人生阅历却极为丰富。曾经,他在盘江矿务局老屋基矿当过工人,而后在兴义晴隆等地开煤矿,甚至走出国门,在菲律宾担任跨国公司的董事长,生意做得风生水起。
然而,2013年3月,事业有成的聂德友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——放弃在外发展良好的事业,毅然回到家乡贾西村,开启了一段全新的创业征程。
01
|贾西村的困境与转机
贾西村人均耕地少,村民长期以传统种植为主,增收困难。但聂德友发现,这里的气候非常适合刺梨生长,尽管野生刺梨在当地随处可见,可村民们却并未意识到其价值。
聂德友深入研究了刺梨的特性和市场需求,了解到刺梨富含多种维生素和营养成分。同时,刺梨易于种植和管理,对土地要求不高,适合贾西村这样耕地的地区。发展刺梨种植不仅能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,还能为村民提供新的增收途径。于是,他下定决心要在贾西村大力推广刺梨种植,带领村民们走出贫困,走向富裕。
02
|聂德友的坚持与努力
起初,聂德友自掏腰包80万元,引进80万株刺梨苗分发给村民种植,并承诺保底收购。但很多村民不理解其做法,刺梨苗被村民当柴烧,并未种下。面对挫折,聂德友没有气馁。2013年,他成立盘江天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,运用“三变”改革模式,让村民们以土地资源、村集体资产、惠农资金等形式入股,将刺梨产业从“别人家的生意”变成“自己家的买卖”。为了给支持土地流转的农户信心,减少刺梨连片种植的阻力,聂德友将160余万元流转租金兑现给农户,对还未丈量土地但同意流转的农户,采用预支方式把资金借给他们先用后租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,在聂德友的坚持和努力下,到2017年底,累计兑现农户保底分红560多万元,发放农户务工工资520多万元,贾西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从每年不到6000元,到2021年末达到了每年15156元,实现质的飞跃。曾经的深度贫困村贾西村,靠着刺梨逐步富了起来。
源头工厂
观光湖
03
|产业的发展与未来
随着刺梨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,贾西村的荒山、石山披上了绿装,森林覆盖面积达到82%。如今,柏油路贯通刺梨产业园区,观景台、停机坪一应俱全,依托刺梨产业,休闲观光旅游业也逐渐发展起来。
观景台
刺梨种植示范基地
04
|荣誉与展望
天富刺梨园区也收获了诸多荣誉,被评为贵州省级出口刺梨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、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、省级科技示范园区、省级龙头扶贫企业、国家级出口刺梨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。而聂德友本人,因在脱贫攻坚中的杰出贡献,荣获2019年度贵州省“脱贫攻坚先进个人”、2021年2月被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,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“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”并被国家主席习近平亲切接见。
如今,一条总投资近5000万元的刺梨深加工生产线已经在贾西村建成,聂德友准备逐步扩大刺梨生产链,让刺梨产业效益实现最大化,带动更多村民致富。
和
05
|深情与传奇
聂德友,这位心直口快、憨厚善良的中年汉子,一位在刺梨产业上坚持了12年的“刺梨大王”,坚持践行“为人类健康服务”的初心,始终坚守生态化、品质化,高标准种植理念,家国情怀浓厚,乡村情感真挚,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家乡的深情,谱写着带领家乡人民致富的传奇篇章!
好
编辑:敖云莲、车龙琳
初审:邹艳玲
终审:舒福远